海容冷链:10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,包括知名机构银叶投资的多家机构参与
证券之星消息,2023年11月2日海容冷链(603187)(603187)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10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,Ja...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1月2日,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(CDE)***披露信息显示,正大天晴依维莫司片获批上市,拿下该品种“首仿”。近年来,在政策推动之下,仿制药注册门槛提高,政策力挺高质量仿制药,市场迎来大洗牌。市场规模大、竞争对手少、仿制门槛高的品种,成为实力药企重点布局对象。据米内网及药融云的数据显示,仅2023年前三季度,获批的首仿药就已达到82款,超过2022年全年(69款)。
正大天晴拿下依维莫司片“首仿”
依维莫司片是诺华研制的mTOR抑制剂,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、抑制肿瘤营养代谢和抗血管生成,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。2009年,原研药在欧盟和美国上市,是当时美国10多年来首个获批上市的肝移植免疫抑制剂;2013年在国内获批上市。2019年,该药全球销售额达到20.24亿美元。2020年,受美国等国家/地区相关专利到期的影响,在仿制药冲击下,该品种海外市场销售额下滑至15.35亿美元。在国内市场,因尚未有仿制药上市销售,依维莫司片暂未受到冲击。
2018年,正大天晴完成依维莫司片生物等效性研究,并于2021年向该品种原研药国内相关专利发起挑战。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,依维莫司片国内三件相关专利权无效。根据国家药监局、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《药品专利***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(试行)》,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并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仿制药,给予12个月的市场独占期。***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该药品获批之日起12个月内不再批准同品种仿制药上市,共同挑战专利成功的除外。
除正大天晴外,迪康倍、华东医药集团康润制药、上海上药瑞尔药品、海正药业等也在布局该品种。其中,迪康倍于2022年10月提交上市申请,晚于正大天晴。
利好政策出台,仿制药步入良性循环
仿制药是我国药品市场的主力军,在国内药企产品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在改革之前,我国仿制药产能过剩非常严重,大量无效重复的项目在申请,以至于堵塞审批通道。仿制药的标准也低于原研药,导致仿制药的整体质量不高。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持续推动,鼓励首仿药研发等系列政策出台,大批重复、低质量仿制药退出市场,仿制药市场逐渐步入良性循环。
政策激励之下,国内头部药企在转型阶段依然是仿制、创新两手抓,尤其是在首仿药的竞争上,有实力的药企均瞄准市场规模大、竞争对手少、仿制门槛高的品种加速研发,争抢“首仿”,仿制药竞争愈发激烈。一旦抢得首仿药上市,有望凭借价格优势迅速抢占原研药市场。对于尚在专利保护期内的品种,通过专利挑战成功获批上市的首仿药,更是能获得12个月独占市场期,充分与原研药展开单独竞争。
去年前三季度82款首仿药获批上市
药融云数据显示,2022年,69款首仿药获批上市,恒瑞医药、科伦药业分别斩获7个“首仿药”。另据米内网数据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共有82款“首仿药”获批上市。除上述两家企业外,正大天晴、齐鲁制药、先声药业、普利制药、舒泰神、人福药业、海纳医药、扬子江药业、石药集团欧意药业、济川药业、成都倍特等众多国内龙头企业均有“首仿药”获批上市,各有收获。
国开证券2023年12月发布的《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年度策略报告》中指出,全方位广覆盖的集***对医药行业影响深远,短期由于集***的巨大降幅,对存量品种较多的企业的业绩带来了较大压制,中长期看,在政策的倒逼下,行业在经历镇痛后正逐步转型。仿制药集***最早,行业转型步伐更快更坚定,这也是其他涉及集***的细分行业未来的方向和趋势。此外,仿制药除向创新转型外,追求难仿、首仿等竞争格局好的品种、扩充产品梯队的数量和质量、并向临床需求看齐,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。随着集***常态化推进五年来,部分仿制药公司转型已摸索出方向,并已取得一定成绩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vacation-pros.com/post/35123.html